8月28日,A股主要股指表现不及预期后,个别分析人士将“砸盘元凶”,指向了量化资金。
(相关资料图)
面对市场质疑,量化私募大佬们纷纷坐不住了。当天晚间,九坤投资创始人王琛、灵均投资董事长蔡枚杰,均转发了一篇“量化才是大A脊梁”的相关文章。
部分量化基金经理以实际行动“自证清白”。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准星量化创始人汪沛已联合几名百亿量化创始人,向全国政协、证监会实名说明自己28日当天的实际操作,并表示量化基金不会执行如此大规模的激进卖出。
谁在砸盘
28日,在系列重大利好下,上证指数收盘时1.13%的涨幅,并不能令投资者满意。当日盘后,一篇“量化基金是今天砸盘主力军”的文章,迅速在资管圈散播开来。该文章的大意,是大盘“开盘即上涨5%、大量个股开盘上涨7~8%以上”的盘面,触发了量化交易系统的卖出指令,大量个股遭卖出,打压了买入的多头。
对于这一说法,量化机构们迅速做出反应。
汪沛告诉第一财经,针对上述言论,自己已联合多名百亿私募创始人,向全国政协及证监会客观阐述28日当天量化机构们的具体操作。
汪沛还称,基于周末降低印花税等多项实在的利好,他在28日盘前评估了A股市场大规模涨停的可能性。但当天9:25开盘集合竞价结束后,他发现关注的4450只股票中,只有23只以涨停板开盘,占比0.517%,远远低于预期。
“量化基金是不会这么激进卖出的,只会细致拆单、缓和而均匀地卖出一篮子极其分散的股票。”汪沛说,根据以往经验,他认为这可能是游资拉高出货的惯用手法。
汪沛告诉记者,量化策略的开发,需要在历史行情中进行复现(量化人士称为“回测”),会在实际交易中尽量降低对市场的影响,这样才能使得实际的交易结果和回测结果尽量一致。开盘大幅拉高后,再不计成本地卖出,这种操作对市场的影响很大,无法用量化投资的框架进行历史数据的有效统计分析,更多的是依靠主观交易的经验,并且需要很强的“赌性”。
“周末的利好会带来多少跟风盘,基本只能全靠经验判断,无法用更加科学的量化投资策略框架来分析。所谓“量化砸盘”,究竟有何依据呢?”汪沛反问道。
而当天拉高卖出的背后,是否真的是游资所为,尚需更多数据支撑。通联数据显示,28日—30日共计39家游资登上龙虎榜,总成交额148.52亿元,在全市场成交额占比1.32%。
“量化不会因下跌减仓”
除汪沛外,百亿量化私募聚宽投资也撰文称,目前A股最主流的量化产品,是指数增强和市场中性产品。以聚宽为例,指数增强产品的规模,约占公司总管理规模的85%。量化指数增强产品,是在对标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化的方式进行股票优选,从而获得指数收益(beta)以及超越指数的超额收益(alpha)。因为量化主要预测“相对好坏”,而非“绝对涨跌”,所以量化选股策略几乎都是满仓运行。
“指数增强策略,每天的卖出和买入都同时进行,不管卖出了多少,一定会买回来同等金额的股票,尽力避免暴露beta敞口,始终保持总仓位不变。量化投资不是赌指数上涨或下跌,更不会因为市场下跌就跟风卖出,因为机器并不会恐慌。”聚宽投资称。
王琛、蔡枚杰也在28日晚间转发了一篇“量化才是大A脊梁”的文章,该文主要观点包括量化基金赚的是个股非理性交易的钱,而不是大盘涨跌的钱;量化投资对A股起着稳定器的作用等。
市场下跌过程中,量化机构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中信证券2022年4月15日的一篇研报写道,当年一季度,A股在春季行情的热盼中开启,却以一根实体大阴线收官。同年3月1日至18日,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达到了6.1%。但在该轮下跌中,量化策略未因市场下跌而降仓规避贝塔风险。
上述研报认为,从宏观交易金额方面看,主观股票策略的交易量,远小于量化股票策略,说明其对市场短期波动影响更小,但其持续同方向的交易叠加却会影响市场中长期趋势;量化股票策略则通过频繁交易寻找市场短期机会,但净买卖却在零附近,且方向缺乏持续性,因此对市场中长期趋势影响有限。
中信证券认为,量化策略的交易模式随市场波动切换更加明显,下跌趋势形成后趋势交易占比明显增加,而在下跌趋势结束后又能迅速减小趋势交易占比,而且在趋势的中后期反转交易占比又会有所增加。
上一篇:让“带娃出行”更轻松(市场漫步)
下一篇:最后一页
被指“砸盘元凶”,量化机构创始人联合多家百亿私募“自证清白”,私募,
充分把握亲子家庭出行需求,增加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各环节生育友
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比亚迪、中信证券、宁德时代!详情
2连板庚星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新业务转型存在不达预期的
来源:海南特区报“班里有5名家长遭受损失。”“学校另一个班的家长群
近日,金银潭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危急重患者。来院时,这位孙先生自诉
丰田汽车位于日本国内的所有整车工厂将暂停运营据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公关
沁河苑1号院中午还能去看房吗?中午是休息的,不能去看房的。8月30日还
,你们好,今天0471房产来聊聊一篇奇尼克,奇尼克简述的文章,网友们对
有分析认为,巨额债务已成为美国经济的“定时炸弹”,未来10年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