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 >  >> 
【全球独家】张一鸣:龌龊的人会越来越倒霉
来源:畅琦的成长      时间:2023-06-18 07:00:01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收集了张一鸣近10年的微博,一共231条。


【资料图】

这些微博,可以看成是张一鸣的“认知地图”,记录了他十几年来的心得,每一条对我都挺有启发。

但是231条下来,一共1.7万字,信息有点多,今天我挑选5条,结合我的感受,给各位说道说道。

01

牛逼的人找方法,傻逼的人找借口

这条语录,话糙理不糙。

你可以观察一下,一个人的能力强弱,就是体现在习惯找方法,还是习惯找借口。

“找方法”和“找借口”看起来是两种行为模式,但其实是两种思维模式。

习惯找方法的人,把注意力锚定在“做成”上,因此思维更开放,更积极。

从脑科学上讲,由此可以激活脑神经回路,形成更为敏捷的思考能力,也因此更容易找到好方法。

习惯找借口的人呢,是把注意力锚定在“失败”上的,因此思维更狭隘,更消极。

这类人,遇到困难,就会分泌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这玩意是情绪低落,恐惧退缩的元凶,也会让大脑自动关闭一些脑区。

不是有句话说么, 爱找借口的人,都是发现困难的天才 。

这其实都是“皮质醇”惹的祸,你越逃避,越找借口,越是会喂养这玩意,让你次次都想逃避。

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你想摆脱,就要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而不是“借口”上。

02

年轻人不要试图追求安全感

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让人绝对的安全。

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

前段时间,接待了一个来面试的,30多岁,以前在内地某国有银行。

他说,刚刚毕业时,有两个选择,另一个就是来深圳某家通讯企业。

但为了更稳定点,他选择了国有银行。

一开始确实还可以,待遇很好,但是这几年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人工智能、机器代人这些技术的发展实在太快了。

他明显感觉到银行业正在摆脱对人力的依赖。

安全感没了,剩下的只有危机感。

而且,银行的待遇一天不如一天,这都多少年了,也没涨过工资,指标却越来越多:

基金,存款、理财、贵金属......

多到这辈子都不可能完成,只能扣绩效工资。

想来想去,他决定离职,交辞职报告的时候,人力资源告诉他要“排队辞职”,因为要离职的人太多了......

他这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都想逃离这个曾经的“安全港湾”。

他们这波离职的人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分散到各行各业,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在银行几年的经验,出来后还没一个应届毕业生有竞争力......”

你看就是这样, 稳定的东西往往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环境一旦变化,越稳定反而越脆弱。

所以,年轻时真的不要太追求安逸和稳定,尽量选择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来做,去培养自己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这种能力才是你真正能掌握的东西。

03

做个理性人,很多事情就不必做

感性做人,理性做事的态度有其意义。

现实中,很多管理者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无论对人还是对事儿都太理性,这看起来没啥,但是问题挺大。

因为低层次的管理是管事儿,高层次的管理是管人,更高级别的管理是管人性。

人性就是七情六欲,没啥理性可讲。

我去一家企业辅导时,看到他们领导在教育员工,说:

“这么简单的道理,说这么多遍你们怎么都不懂呢?”

员工出去后,我问那领导:“你觉得这么简单的道理员工会不懂吗?”

那领导似乎也悟到了点什么。

大家都是成年人,什么道理不懂啊,如果对方表示不懂,只能说明对方不想懂,不乐意懂。

你讲一万遍道理也是没用的,人家在情绪上是不接受的。

聪明一点的管理者,都懂得先去处理员工的情绪,再去处理具体的事儿。

不通透的领导则是相反的,就喜欢一板一眼的和你摆事实,讲道理。

还动不动展示一下自己的语言逻辑,不是123,就是“总分总”,其实员工都快腻歪死了。

所以,作为管理者,对事儿严谨一点,讲究逻辑,这没错。

但是对人,还是要会调动别人的情绪。

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人是感性动物。

04

龌龊的人会越来越倒霉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做表里不一的人成本越来越高,龌龊的人会越来越倒霉。

“不装”不仅仅是品行的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点。

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件事,20年前陕西某村庄的辣椒,因为品相好,走火大江南北,甚至很多外商都来购买。

村民们也都纷纷转型来种辣椒,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很多人开始在辣椒里做手脚。

在辣椒面里掺红砖粉,在辣椒里塞填充物。

为了让干辣椒更重,就浇开水,晒干后再卖......

这些玩法竟然奏效,销量不降反升,于是更多的人参与,大家都赚钱赚得很开心。

但是没多久,采购者们发现了问题,都不来了,大批的辣椒没人要,只能烂在手里。

村民们都哭了……

甚至直到现在,很多食品厂还有要求,禁止采购那个区域的辣椒。

发现没, 很多赚钱的方式是在给自己挖坟,今天不埋改天埋。

中国经济发展三十年,是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很些人靠胆子,靠信息差、靠不正当手段,完成了原始积累,这是事实。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进入到了一个 “好人赚钱的时代” 。

一是,如今信息太透明了,流动得太快。

无论是善和恶一旦被传播出去,都是几何倍数的放大,“善”的福报更大,而“恶”的后果也是成倍的。

只要脑子没问题,就应该知道“做恶”是件很不划算的事儿。

二是,我们已经从“增量市场”时代进入到了“存量市场”时代。

这几年所有做市场的人有个共识,客户就这么多,已经瓜分完了,很难再有新的增长。

你去看看十几年前,营销圈的热词都是这类的:

“份额增长”、“蓝海市场”、“裂变”......

说明大家都在抢增量市场。

但是现在呢?都是变成了这类的:

“复购率”、“终身价值”、“NPS(客户推荐系数)”......

这说明啥,说明已经没啥增量了,要在存量里做文章了,伺候好老客户,才能在“存量里找增量”。

在这种背景下,你必须要当个“好人”,把口碑做好,把服务做好,老老实实,别抖机灵。

你当然也可以不做“好人”,但是你的“存量”很快会变成好人的“增量”。

好人有好报,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吗?

05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分享

最近在读一些佛学经典,看到一句话:

我们分享出去的东西,其实都是在供养自己。

如果放到几年前,我会觉得是一句鸡汤,现在却很认可。

前段时间,我接到一个咨询项目。

负责人是我的一位读者,他说经常“白嫖”我的文章。

我有一篇文章,讲到过一个“营销理论”,他印象很深。

所以,公司现在有个营销项目,他首先就想到了我。

事实上,那个“营销理论”并非我的原创,我只是分享而已。

这件事也给我带来一个小启发:

人的记忆是通过联想来完成的,如果你分享的是好东西,别人在想到这个好东西时,也自然会想到你。

因此,我现在做直播时,会分享我看过的好书,免费寄给观众,我还会推荐好的公众号或者视频号。

按说这些号主和我是竞争关系,但是人家做得好,就值得分享,也因为我分享了,观众才觉得我的直播有价值。

其实,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分享,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理念,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由衷的赞美 ......

在分享这些好东西时,你内心也在重构,变得豁达和舒畅。

你应该遇到过那种如沐春风的人,他们的内心往往就是豁达和舒畅的。

说在最后

以上5条,是从张一鸣微博中随手摘出来的,做了些解读,对或不对,都是我真实思想的记录。

其实张一鸣231条微博,都是一个风格,全是一些基础的原则,如果你想找到石破天惊的秘籍,可能会失望了。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恰恰是因为不遵守这些基本的原则,总想寻一条秘密通道。

他们希望省钱、省时、省力的达成目标。

然而,物理学中有个“守恒定律”,现实中也挺应验。

前期你或许可以偷懒取巧,但是越到后期,你越会发现,曾经偷的懒、取的巧,会耗费你更多的钱、时、力,最终达到一种“守恒”状态。

所以,我们要对那些基础的原则保持敬畏,抵御诱惑,长期坚守,就像张一鸣的一条微博:

坚持原则很多时候是经济的,可以看做是一种短期浮亏,但长期受益的投资。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