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聚焦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感受比较深、“绳子”绑得比较紧的重点环节,提升政策供给和创新服务能级,进一步转职能、补短板,着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提出18项改革举措。
(一)扩大高校院所科研活动自主权。
(资料图)
推进依章程管理,确保章程真正成为高校院所自主管理的制度依据。推进绩效评价改革,引导不同类型的科研事业单位分类制定绩效目标,健全差异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综合授权+负面清单”方式,赋予科研事业单位更大自主权。
(二)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优化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实施更为灵活的工资总额管理和股权分红激励机制。培育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四科”特征明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投孵联动”服务能力。发挥外资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支持其承担财政科研项目。提升科技领军企业能级,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建设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门支持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明晰发展定位,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设立和备案机制。健全经费支持机制,对承担战略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实行以任务为导向的财政经费预算管理机制;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年度绩效评价和择优补助。创新体制机制,在人员社保缴纳、职称评聘、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探索实行新机制。
(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推动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破“五唯”,探索建立青年人才的特殊晋升机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来沪发展,鼓励外籍人才承担财政科研项目,优化外国高端人才来华服务。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引导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
(五)优化完善科研管理。
优化项目管理方式。持续优化“揭榜挂帅”制,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特区”建设,扩大“探索者计划”实施范围。进一步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和放权松绑力度。提高财政科研项目经费中的间接费用比例,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
(总台记者 窦筠韵)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日前,上海聚焦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感受比较深、“绳子”绑得比较紧的重点环节,提升政策供给
欢迎观看本篇文章,小柴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仙剑奇侠传1大结局,结局太震撼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一直主打智能化的问界M5在这次的上海车展是终于为我们带来了智驾版的车型,算是补足了这台车在驾驶辅助方面的短板。
4月18日,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帷幕,高合汽车携双旗舰HiPhiX、HiPhiZ以及第三款作品主力舰,科技豪
流延膜二期项目预计2023年底投产,投产后总产能翻番达年产6000吨
4月19日,德邦证券发布一篇基础化工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OLED材料产值有望达30亿美元,中国材料厂商积极布局。 报告具体内
切尔西花费了超过6亿欧元用来重建球队,但切尔西的战绩却惨不忍睹,图赫尔和波特两任主帅先后因为成绩欠佳下课,兰帕德临危受命担作临时主帅却
通过对各类产业投资人以及被投创始人的采访,「暗涌Waves」发现,根据“投资方”、“被投企业”和“交易本身的特征”三个维度,可以基本定义
根据中国能源网的统计,2010-2020年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32起储能电站安全事故,而根据CNESA的统计,仅2021年全球就发生了至少9起储能安全事故,
事件描述2023年4月18日,财政部公布1-3月财政数据: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 23万亿,同比增长0 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 79万亿,同